建设强大新型媒体集团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形成和传播的基本规律
21 世纪以来,数字城市、网络国防、推特革命等新权理念影响着上层政治思维,手机控、部落格、淘宝热等新词热词充斥着普通大众生活,标志着人类信息社会框架初步形成。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被信息包围,个体制造信息,同样也被信息裹挟和引领推动。网络媒体作为当前社会信息的主要推动者,具有强大的社会舆情导向作用,能够在信息洪流中把人的社会属性联通放大,在较短时间、较大空间内形成颠覆传统、改造自然和创制世界的聚变力量。这种态势下,习总书记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媒体战略,对于打造并发挥好网络媒体的强大舆论导向作用,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可谓切中要害,刻不容缓。
一、 积极发挥网络媒体正能量,必须超越传统理念理清对于网络舆情的两个科学认识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则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全息映射和直接反映。形成和影响网络舆情的因素很多,网络媒体起了主体作用,并主导着网络舆情体现出正能量或者负能量作用。发挥正能量时,会产生万众一心、社会和谐的正向作用;反之,负面舆情联动会导致群体暴动而危及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近年来西亚北非等多个国家暴乱就是例证。正是网络媒体对于舆情管控具有巨大的助推作用,所以成为国家治理必须直视的战略安全问题。信息时代,网络舆情与传统舆情相比,从心理认知产生到群体行为表达是个骤变过程,这就要求必须抛开过去事件处理式的惯性思维,以危机管理学为逻辑起点,树立两个重要认识。
第一, 网络舆情是是一种可被迅速广泛认可和控制的真相、民意。这体现了信息辐射成舆情核爆的先决条件,否则网络媒体传播的消息比特就不可能成为摧枯拉朽的洪水猛兽。舆论或者舆情,首先是单体信息源含有群众认可的信息认知,或者潜在的心理表达,然后通过网络媒体快速达成信息连锁,进而形成具有力量的舆论洪流。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一定时域内这条信息即是符合了群众意识的“真相”。而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有些真相是可以被媒体制造的,并且能够在有效甄别前发挥出或者发挥完自身作用。对于国家管理者而言,基于传统理念和思维模式,先入为主地公开裁定所有不利的网络媒体舆论都是谎言,而不是利用网络媒体及时疏导,在对抗策略选择和力量运用上都是不利的,会失去应对的最佳时机。网络的光速特征要求管理者必须积极运用网络媒体的主动介入作用,在网络舆情负面作用未产生之前,积极形成良性舆论导向,以网络媒体的正面效应压制其中的负能量。
第二, 第二,网络舆情在网络媒体的传播壮大过程中动态完成阶级重组和阶段简化。这体现了网络媒体舆论可引发暴力革命的根本动因,在于契合某种长期社会情绪积累的民意基础,在短时间内将阶层分歧放大为阶级对立。从这个角度来讲,把舆情事件简单理解为一条信息造成一群人盲动行为的看法,对国家安全是非常危险的。舆情洪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社会情绪积累阶段,这个阶段是长期的和可管控的,利用网络媒体可把不同阶层的志同道合者进行聚集,甚至组成网络部落和国际联盟,潜移默化完成心理控制。第二阶段是舆情信息连锁阶段,这个阶段是短暂的和可预警的,主要表现为突发热点事件经过网络媒体快速传播全面点燃负面社会情绪。没有社会情绪基础的信息不可能获得被转播放大的机会,网络媒体的作用是将大家心中的“真相”唤醒,从某种形式上完成了阶级组建和实体储备。第三阶段是舆情洪水破坏阶段。这个阶段具体表现在行动对抗上,是单纯舆情管控难以作为的,国家管理者在网络上应关注的是打断行动关联的网络媒体传播链条,主要采取对网络媒体传播方式的人为干预措施来加以解决。
二、 围绕网络媒体的自主可控,把握舆情洪流日趋形成的三个典型特征
信息社会带给我们最大的安全思考,就是发现除了信息化武器系统以进行传统的军事对战外,更可以采取攻心为上的意识对抗策略,通过网络媒体引导舆情干扰使得对手“内乱”,利用舆情洪流使得对手“自爆”,以最小的信息成本达成无最优的战争目的。而这些在过去社会里辅助的、困难的事情,由于网络媒体的出现变得相对简单。网络媒体对于舆情控制与反控制的巨大作用,得益于舆情洪流日趋形成三个典型特征。
一是网络媒体力量格局的非对称特征。借助于信息化产业基础而发展的网络媒体,始终保持着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不对等格局。在美国垄断下,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Oracle、微软八大金刚,在软件和硬件全领域牢固控制着IT 产业。同时,Facebook( 脸谱)、Twitter( 推特)、Myspace、Tagged、MyYearbook、Linkedin 等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全球性信息交流载体。其中,脸谱截止到2014 年初日均pv 访问量达35 亿,、推特25 亿,而我国最大的社交平台QQ 空间访问量是1.5 亿,新浪微博是0.9 亿,而且还是基于我国庞大人口基数的内陆湖,这种内湖自然无法建设争锋海洋的航母。这种格局的非对称性,使得信息发达国家的网络媒体具有足够的对抗冲动和攻击能量,来寻求引发潜在对手舆情洪流的技术和方法。
二是网络媒体信息的文化型特征。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内容信息,对抗核心是利用网络媒体把焦点事件分歧或者社会深层矛盾凸显出来,而引导群体暴力。纵观整个舆情洪流过程,包括破坏性行动这个顺其自然的最后结果,全时域体现着“文明冲突”的文化命题,这里的文化指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宗教等方面的多元文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看到,经过恶性积累后日渐成熟的发达社会,正在逐渐减少和弥合包括福利保险、公平竞争、生态治理等在内的社会矛盾,而处于快速发展或者动荡之中的非发达国家,正在自我经济发展中产生各种矛盾。这种发展时间差上的不对等,使得我们的网络媒体文化易于被外界引导,就像“成功者”的说教一样。这种网络媒体信息的文化型特征,使得矛盾愈合期和矛盾新生期的两类国家攻防各自归位,先进国家不大担心被对手网络舆情攻击,于是可以更加有恃无恐。
三是网络媒体行为的无痕化特征。网络媒体造就的舆情洪流属于心理战范畴,是数据比特战争,相比于火力打击等战争行为,取证非常困难。攻击者可以重复性的、公开化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意识渗透和舆论干预,就像专门针对我国信息防火墙的“翻墙”、“破网”一样。翻墙封控技术本来是网络舆情对抗中应急处置的利器,但是目前不得以情况下的常态化运用,除了强迫对手设计长远经略和储备技术外,也使得国内的某种翻墙渴望成为舆情洪水爆发时的最不稳定因素,甚至可以作为攻击者成果的一部分。这种行为的无痕化特征,使得通过网络媒体发起舆情攻击者不仅可以逃避法律责任,甚至可以避免国际舆论指责。
三、 基于国家网络媒体的对抗格局,猜想我国网络舆论安全可能会面临的三种攻击样式
二战后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创制了一个名词叫和平演变,以自由为名长期推行思想蚕食、意识渗透、文化进攻的超遏制战略。随着前苏联解体,中国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如今网络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为基于自由共享理念的黑客攻击文化和舆情对抗样式提供了最大的作用空间。抛开域名劫持、病毒攻击、信息欺骗等具体的技术手段,结合近年来的国际热点事件,我们可以从科学猜想的角度来研判我国可能面临的信息攻击样式。
一是利用网络媒体推动基于民族分歧的自治公投。经过长期的网络媒体酝酿与引导,一个看似偶发的事件会引发全民性的行动。2014 年3 月16 日,隶属乌克兰的克罗米亚举行全民公投,以96.7% 的压倒性票数支持该地区加入俄罗斯。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讲,不同的文化基因导致民族分歧是长期存在的,这种使用网络诱导民族分裂的危险也不可消除。我国有56 个民族,海外台湾、内陆新疆,都值得我们去警惕,更要防止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媒体推动“自治公投”的宣传、炒作与诱导。对于这种利用网络全民参与性而形成看似“人民选择”的攻击样式,我们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网络媒体上主导形成与国家统一相适应的“台湾公投”舆情,并不断放大和利用之,像俄罗斯为了帝国雄起把握住克罗米亚这个战略性的黑海出海口一样,首先在网络上突破强敌对我的岛链封锁。
二是利用网络媒体挑起基于宗教冲突的信徒圣战。国内著名学者辛旗在著作《诸神的争吵——国际冲突中的宗教根源》中提到,人类过去的诸多战争是以神的名义来引导的,在科技发达的未来社会不同的宗教信仰同样也是冲突对抗的根源。网络时代,宗教的传播更加广泛和难以控制,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宗教极端思想挑起战争冲突的危险一直存在。当前,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快速壮大并横行无忌,给阿拉伯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与其在网络上长期进行宗教思想宣传造成巨大影响密切相关。我国是个多宗教信仰国家,必须要警惕敌对势力在网络媒体上大肆宣传反动言论,挑起诸如西藏喇嘛圣战、内蒙古出境护教等各种信徒参战。
三是利用网络媒体推动源于贫富差距的星火燎原。2010 年12 月17 日,突尼斯南部地区一名街头售卖水果的青年因抗议执法人员粗暴对待自焚身亡,事情在网络快速传播,全国相继发生大规模社会骚乱,引发流血冲突。此后,很多中东和北非国家相继出现社会动荡、政府倒闭,这就是被广泛引例的“推特革命”。从网络媒体信息管控来看,实质上是一个小贩的个人遭遇感染了一批社会群体的命运联想,遍布各地的星星之火达成燎原后果。信息社会虽然是虚实相济的,但经济基础仍然是整个社会存在和运行的重要前提,是国际、国家甚至家庭的安全稳定因素。和传统社会一样,战争焦点始终是富人和穷人、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和权力控制。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潜在对手在网络媒体上进行长期经略,伺机利用极少数的官员腐败和土豪暴力等小概率事件,放大和辐射社会问题造成国家解体。
四、 立足网络媒体的长远发展,形成全球常态博弈下应对网络舆情威胁的四个策略思考
在网络高度通联的信息社会,舆情威胁是常态存在的,但能否产生破坏作用关键在于网络媒体的作用怎么发挥,国家是否建设强大可控的网络媒体,并促使其走上健康长远的发展道路。这离不开国家宏观格局建设、政府执政能力、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和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共同发挥作用。
一是依托网络媒体建立预警体系。传统舆情存在于街头巷尾,难以捕捉,而基于意愿表达特性的网络舆情必须在各种网络媒体上公开透明的展示出来,从而造成广泛影响。国家网络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网络媒体的分布情况和影响范围,在全球氛围内部署探针,自动抓取网络媒体上的信息样本,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进行威胁告知。在理想化网络舆情模型中,完善的预警体系能够在舆情的社会意见积累期,为舆情应对赢得最大的反应时间,降低舆情洪流风险。
二是建强网络媒体打牢网络文化根基。归纳古往今来的舆情事件主题,始终围绕着未满足的社会公平和被限制的表达自由,体现了文化是最终竞争力,即能够引起舆论共鸣的一定是被群众认可的先进文化和正确认识。在网络空间,越是健康和谐的网络媒体环境,越是能够更多地容纳意见分歧和管理错误,形成健康向上网络文化氛围。对主权国家来讲,首先要通过建设强大的网络媒体,以产生先进的网络文化,否则当外来文化高于本土文化被认同甚至追随时,文化根基的松垮将直接导致国家基础的坍塌,那么网络媒体的舆情洪流就会成为改朝换代的形式和工具。
三是构筑网络媒体集团整体应对。网络空间具有典型的攻防不对称性,舆情管控也是如此,不断发展的庞大社会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意见分歧和矛盾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疲于应付的最后结果是难以应付。所以,建立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网络媒体集团,不仅可以在舆论洪流初起时覆灭信息源头、阻断连锁链条,甚至可以在常态博弈中以攻对攻、积极布局,引导大势发展,从而把握网络舆情态势的主导权。
四是强化网络媒体管控打造信息关防。无网而不在的客观世界,涌动着被制造事实、被代表民意的忽而聚来、倏然涌去的信息流,如引发社会情绪聚合则成为网络舆情,如不能完成聚合效应则作为信息泡沫散掉。应对这种动态快变的网络舆情,预案化处置能力非常有限,必须全面建设相当于舆论洪流“水闸”的网络媒体管控体系,实时监控变化,及时应对威胁,能够对网络舆情进行封堵和引流,夯实加强信息安全管控的基础工程。
上一篇:网络安全助力媒体融合发展
下一篇: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常态”呼唤“新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