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及经验总结
在纽约,文化被视为城市世界级别象征的最直接表现,因此纽约每个区都将文化产业定位为重点产业。文化产业也被看作是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吸引全世界范围内的天才和旅游者。所以尽管纽约市面临预算约束的压力,仍然从政府、私人集团等多方面协调寻求合作以对创意产业进行持续支持。
长期以来纽约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经济奇迹都得益于其对文化、艺术的投资。从卡耐基音乐厅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市政府和富有的慈善家之间密切的公私合作给纽约带来了很多世界级的非营利文化组织。而且,纽约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和创意产业商业市场,充斥着艺术交易、时尚、设计和广告,其巨大的动态文化场景给不同形式的艺术方式提供了从百老汇到街头嘻哈等多样化的表达空间。
纽约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为不同群体的创意释放创造了大量机会,因而可以引致文化创意人才的聚集,并为其提供激发创意的永久动力,推动创意产业园区不断发展。据Dun & Bradstreet公司统计,截至到2012年1月,纽约市五大区共有33173家创意企业(Art-Related Business)①霞乒陀对惫?SPAN>238127人。其中曼哈顿区独占鳌头,在这片囊括世贸大厦、华尔街、华盛顿广场的一系列地标性建筑的区域内,总计有20988家创意企业在运营,占该区总企业数高达10.97%;就业人数198550人,占该区总就业人数9.3%。由此可见曼哈顿区创意企业的高集聚度。
纽约SOHO(苏荷)区是美国最知名的创意园区之一,其所在的曼哈顿岛是世界金融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了创意园区的发育,园区的欣欣向荣又反哺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与园区的循环互动成为此类园区的重要生命体征。事实上,纽约的创意活力不仅仅表现在曼哈顿,创意活动与特定居民区之间关系的流动性定义和再定义了城市很多地方。由于商业化的侵蚀,苏荷区的房价飞涨,生活成本飞涨。苏荷区画廊林立而豪华,艺术市场多被画廊老板所垄断。自由创作环境受到影响,低档社区高档化等直接导致了部分艺术家的迁移,但是迁移的区域也仅是从纽约市核心区域向郊区转移而已(Sharon Zukin & Laura Braslow,2011)。伴随着艺术家的迁徙,艺术家们的创意活动改变和再造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区域,而这种活动仍在继续,艺术家们的到来正推动着布鲁克林区、长岛区、皇后区、布朗克斯区及史泰登岛等城市非核心区域的复兴。
创意是集体的智慧——创意生产者相互合作、相互借鉴,他们的产品可以放在一起相互评论,从而进一步强调了纽约这一具有创造力的社会背景作为创意经济集聚地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因此,纽约市不同年代艺术家的迁徙并不会彻底脱离纽约,只会从市区到郊区,艺术家们的一次次集聚必然会更新和改造纽约的不同区域。所以胡珊(2008)指出虽然现今的SOHO区更趋于商业化,但是其艺术真髓却没有因此而消退,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如今纽约SOHO区的商业与艺术水乳交融。商业的发展让艺术快速进入市场,和创意消费迅速链接,推动纽约市整体创意氛围的构建。
尽管纽约在世界城市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令人艳羡,但是纽约同样面临着挑战。伴随着全球经济放缓的压力,支持一个收益很难计量的产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一个城市应该如何最大化创意产业的价值?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当地政府支持创意产业的方法,政府应该对不同形式和不同规模的创意活动的相互关系了如指掌,而且能够跨越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边界。评论家霍金斯称之为“创意生态学”,即一个众多因素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纽约一直很注重持续投资以提升创意生态系统。它已经认识到单靠一批世界级的组织并不能带来文化的繁荣,因而纽约市将近一半的文化资金拨给了小型机构。2012年纽约有2家国家级博物馆,但是其他级别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却高达129家。
二、英国伦敦创意产业发展
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推动,这一点和美国的发展模式有很大区别。以伦敦为例,在伦敦官方网站上醒目写着伦敦市长Boris Johnson致辞:“我们需要支持新人才和那些创意人士,因为他们的创新将为伦敦的活力和成功带来保证!”伦敦东区、西区创意产业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这种支持每年都随着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动态调整。如2014年推出的购物街(High Street)再建计划旨在提升购物街上文化的质量和氛围,以期文化不仅仅停驻在画廊、剧院以及博物馆,而是贯穿于城市的每个角落,渗透城市每位居民的生活。
2006年厉无畏便指出伦敦拥有世界上最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因为其不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而且管理上注意将本土化和国际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比如伦敦西区是世界著名的剧院集聚地,该区域是英国戏剧界的精华,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地方拥有49家大大小小的剧场,平均每晚约有3万观众,集聚程度之高产业链之完整令人惊叹,当然这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分不开。在伦敦西区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政府部门和艺术团体提供了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如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England)、伦敦发展机构(the London Development Agency)、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DCMS)、剧院托拉斯(The Theatres Trust)等等,伦敦剧院协会也将募集资金作为重要任务。位于伦敦东部的霍克斯顿区也是英国著名的创意园区,该区域聚集了500多家创意企业。
在“大伦敦(Great London)”计划中,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再建的一个重要源动力。伦敦市为创意产业大开便利之门,尽最大努力扩大就业,赋予创意企业在重点区域优先落户,如多斯顿交汇站、布里克斯顿镇中心以及奥林匹克公园。除了重大展会和庆典外,伦敦近年来还大力推广公众艺术,鼓励原创,如地铁里的伦敦交通艺术以及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第四基座项目,后者是英国评论最多的当代艺术奖项。2007年,伦敦创意产业雇佣的员工数比例就已经达到了总就业人数的12%。
伦敦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拥有丰富的文化物质资产。伦敦拥有四项世界遗产,其他历史遗迹数高达18901处。此外,伦敦还拥有11家国家级博物馆和162家其他级别的博物馆。二是非正式街道文化涌现。近十年来伦敦公共场合的庆典、嘉年华和博览会数目逐渐增加,如海德公园的无线节、维多利亚公园的爱之盒、泰晤士节等等,这些庆典大大补充了历史悠久的节日庆典,如现今可能是欧洲规模最大的诺丁山狂欢节。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了商业导向的艺术博览会,如已成为世界视觉艺术巡演重要一站的费雷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Art Fair)。三是高质量的设计、艺术以及时尚院校林立。2002年开始的伦敦设计节已经走过了11年,其模特遍布世界各地;伦敦时尚周已和巴黎、纽约以及米兰三大城市时尚周一样成为时尚史中重要的一页。另外,伦敦也很关注文化精英教育和本土天才的培育。
多样化的人口和年轻的活力也是伦敦的一个优势。2010年的社会调查显示,伦敦市外国人出生比率高达30.8%。相较于其他城市,伦敦对“差异”态度显得更自由、更包容和更休闲。伦敦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多样性的价值,所以他们支持不同族裔的居民举办重大节日庆典,如中国的春节、爱尔兰的圣巴特里克节和女性的丰收节等等,多种族多文化的节日带来了多样化的文化氛围。
三、日本东京创意产业发展
日本社会经济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服务产业(Service Industries)发展迅猛,其产值占到GDP的70%。为了获取比较准确的产业发展信息,日本统计局每月都针对服务产业开展调查。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显示,服务产业中信息和通讯行业、地产租赁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这四个行业收入从2012起开始出现增长,其中与上一年相比,年增长率最大的是科研技术服务,较上一年收入增长了8.7%;其次是医疗保健服务,年增长率达到6.2%。从2011年开始即保持收入每年净正增长率的只有信息和通讯业,2011年增长率为2.6%,2012年增长率为2.3%。
近年来,亚洲诸城市飞跃发展,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日本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为了打破这一现状,东京2020年的愿景是“推动日本改变,将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Driving change in Japan/Showing our best to the world)。东京希望通过跨国公司、以及国内中小企业的协作,创造新技术、新服务,让城市进化为亚洲之中核,并与整个日本的再生携手并进。2020年的东京之八大目标之一便是希望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城市魅力,让东京驶上新的增长轨道;灵活利用东京所拥有的优势,在旅游、文化方面提升东京的城市存在感。
同欧美城市不同,日本一直有着强烈的生存危机和发展的压力。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积极联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城市远景规划和多方筹集资金。由东京都、公益财团法人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与艺术文化团体、艺术非营利组织等合作创建的东京文化传播项目始于2008年,该项目旨在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超级大都市的活力与多样性发挥到极致,创造与传播东京魅力,从而确立东京文化在全球中的影响力,同时在为实现“世界文化创造都市——东京”的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东京文化传播项目有四大主题:
(1)节庆(Festival):邀请国内外传统文化、喜剧、音乐、美术、影视等各领域的艺术家,举办各种国际艺术节;在传统文化领域,从一流表演艺术家的正式公演、到对传统表演艺术不熟悉的人士也能尽情参加的研讨会和大型茶会,通过提供一个在轻松中感受传统表演艺术文化的平台,将日本传统表演艺术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传播至国内外。
在戏剧领域,以2012年秋翻新开放的东京艺术剧场为主要据点,通过举办年轻艺术家公演、海外作品公演、国际戏剧节等活动,为东京的艺术活动培养年轻的栋梁之材,同时提高东京作为国际交流据点的影响力。在音乐领域,通过举办从古典音乐到现代音乐的多角度公演与节日等活动,为东京音乐的创造性带来刺激和提高魅力。在美术与影视领域,与都立文化设施合作,通过举办展览会、节日等活动来探索现代艺术与影视表现手法的新潜力,提高东京美术与影视文化的创造性,将充满多样性的东京文化的特色传播至国内外。
(2)下一代(Kids/Youth):为了培养承担着未来希望的孩子与年轻一代获得丰富的感性与创造性,发展各类创造活动体验计划。在传统文化领域中,通过表演艺术家对孩子亲自指导等计划,为下一代提供培养“日本传统”这一必备修养的机会,以更好进行日本传统艺术与文化的传承。
在戏剧领域,通过举办专业艺术家对孩子指导、舞台作品创作研讨会、以及可同一流剧团交流的公演等系列活动,为孩子们的创造性与沟通能力培养提供机会。在音乐领域,通过举办可供孩子与专业演奏家开展交流的音乐会、以及可供参与音乐作品制作的研讨会等活动,为孩子提供接触音乐、提高感受性与创造性的机会。此外,还通过举办一流演奏家亲自指导演奏课程、以及为那些有志成为音乐教育推广活动栋梁之材的年轻人举办研讨会等活动,为东京音乐文化培养年轻的栋梁之材。
在同其他机构的合作事业中,与学校、都立文化设施合作,为孩子和年轻人提供在美术馆与博物馆中学习鉴赏方法的机会,为那些承担未来希望的孩子与年轻人营造出可供感受艺术文化的环境。
(3)艺术亮点(Artpoint):“东京艺术亮点计划”通过艺术将人、城市与活动联系在一起,以创造和传播东京千姿百态的魅力。该计划通过艺术家与市民共同合作来开展,将城市中各种地方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化一切为可能的平台(人力资源、据点、网络),以培养地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中坚力量。
除了实施艺术计划之外,为了让所有活动在地方社会中具有可持续性,东京艺术研究实验室(Tokyo Art Research Lab)正在研究开发以事业记录与评价为重点的运营周期,并将这种方法向社会广泛推展。
(4)网络(Networking):邀请国内外具有传播影响力的文化人士,强化国际网络的纽带,力争让东京成为文化创造的枢纽城市。邀请年轻的海外艺术文化人士到东京,通过事业考察、意见交流等活动,将年轻专家眼里的当今东京文化通过海外媒体传播出去。此外,东京还定期举办由国内外艺术文化人士参加的国际会议,讨论在社会变革之中文化的力量。
通过东京规划和东京文化传播项目,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东京致力于推动城市的国际化和文化的多样性,并不遗余力地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从国际到国内、从艺术界到普通民众、从成名人士到懵懂的孩童,东京正在努力构建一个跨区域、跨行业、跨代际的无界创意城市。
四、世界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总结
纵观纽约、伦敦、东京这三大世界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到这些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均由一般文化产业层面上升到创意经济系统创新阶段。创意氛围充盈至城市大大小小角落,创意成果成为一种新的投入要素渗透和融合到各行各业,不同产业间的界限日趋模糊,从而触发带动了整个经济的系统性创新。这些发达国家世界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均具有如下共性:
(一)城市居民多样化,致力国际化消费视野
发达国家的大都市都非常注重城市居民的多样化,尽力为外来优秀人才创造一个宜居、宜工作的环境。2010年伦敦市外国人出生比率为30.8%,纽约市2010年外国人出生比率更高达36.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城市这个比例普遍偏低,如首尔2012年统计的比率为4%,东京2010年的数据为2.42%,而中国上海这个比例仅有0.89%。
一个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城市本身人力、物力及财力等多种资源要素的投入,但是外来短暂居留的人口如国际游客也是城市中一道靓丽的创意风景线。国际游客既是创意产品或服务消费的主体,带来最新的创意国际化需求趋势;同时国际游客又融入了城市创意氛围,是创意街区创意展示的一部分。一个城市国际游客的到访比例高低,综合反映了该城市创意产业国际化消费能力的强弱。按照每年国际游客占城市人口总数比例对世界城市进行排名:2010年香港居于首位,比例高达593%;其次是伦敦,2011年统计数据为194%;再次是巴黎,2010年统计数据为113%;纽约位居第四,2011年统计数据为103%。2010年亚洲世界城市(除香港)该比例均低于100%,如首尔为90%,东京为45%,上海仅有36%。
(二)建设主体多元化,合力打造创意家园
在创意产业最早发端的英国,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官方、私营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多方面资金筹措渠道的开辟有力保证了英国创意产业的风生水起。早在2004年,伦敦市就成立了“创意伦敦”工作协调小组,以伦敦发展局为管理单位,采取政府和民间合作方式运作,广泛征询和采纳创意企业、艺术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政府部门等社会各方面各主体的建议,群策群力培育和促进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伦敦发展局每年大约投入超过3亿英镑支持创意企业的成长和创意组织的发展,为不同类型的创意企业或个人提供不同的基金资助,如面向创意个人与中小企业的研发基金、科技基金等,为伦敦创意产业领域中才华横溢的企业家提供启动资金和商业支持的“创意之都基金”等等。“创意之都基金”原资产净值只有500万英镑,但是加上配套的私人投资总额却高达l亿英镑。
(三)创意区域拓展化,让园区和社区互动
创意园区的建设在过去十年被作为创意产业发展最有效的产业集群模式在英国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被全球各地城市争先效仿。但是当创意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区演化已经被放置到一个更大的“区域”环境中。譬如将创意产业与休闲娱乐、教育、研究、商业开发以及居住与旅游目的地等综合链接起来,互动发展,取代了目前简单的功能分区,更注重社区活力的再造和城市创意氛围的培育。同时,在创意产业区开发建设中更注重整体空间的塑造,营造一种具有社区感和安全感的公共空间,重视邻里关系,重视本土居民创意感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倡不同阶层的融合。如伦敦创办了“伦敦故事”项目,为各种组织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以展示他们的历史和收藏,并鼓励所有伦敦人庆祝和感恩他们所在城市的历史。此外,和重大事件及节日庆典一样,伦敦试图通过公共艺术创作改造各种空间,已将艺术和创意带入普通民众的生活。
不仅伦敦如此强调艺术、创意的全民分享以及无界分享,东京也赋予了文化多重含义。在日本,文化不仅仅指艺术生产,还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高品质”和“富裕”。东京人从来不将文化看成一个单独的陈列品,在他们眼中文化一定是为大众服务的。正如东京规划中所宣称的那样,“普通公民将历史性地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和文化活动”。东京的文化已经打上了“互惠、沟通和文化参与的众生平等”标签,在东京创意消费者和创意生产者的界限长期以来一直是模糊的,而且所谓西方人眼中的“高尚文化”和“流行文化”在东京也是无法区分的。通过这种方式,东京文化显得独特而有个性,普通公民在文化活动中扮演着强有力的积极的角色,文化要素是公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这也成为东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群众基础。本文提到的东京“艺术亮点”(Artpoint)计划就是以独特机制促建区域文化中心,并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创意活动。
五、结论
国外发达城市已经走出了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建设模式,而更多关注城市核心区域与非核心区域的全面均衡发展,关注普通居民的文化创意参与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关注现代和传统的无缝连接,关注下一代创意阶层的培养,而这些都是国内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还未涉及的层面。因此,国内城市发展创意产业,必须在深度调研区域特性基础上,高度重视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居民的实际需要,结合区域特定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精准定位发展目标,在园区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积极促进园区与社区的互动,把园区建成子区域文化中心,吸引普通居民的广泛创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