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低”评价当前GDP增速无意义
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从纵向来看,增速有些低。但在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值得欣喜的是,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实现了“7.5%左右”的增长目标。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在新常态下,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7.4%来之不易
经初步核算,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这是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60万亿元大关,但GDP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来的新低。
“总的来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我们实现了去年年初确定的‘GDP增长7.5%左右’的预期目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马建堂分析说,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复杂,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在此情况下,我国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实现GDP7.4%的增速,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此前也表示,2014年,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弱于原来的预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来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也在经济增速略微减缓的过程中显露出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进一步显现,我国能够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相当不易。
针对不少媒体关注的“我国GDP增速创下24年来新低”的问题,马建堂回应说,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相应的,对经济增速评价的尺度、标准,也需要根据新常态进行调整。
“如果我们把7.4%的经济增速和就业、物价等指标综合起来分析,就会发现,用‘创新低’的说法来评价当前的GDP增速毫无意义。”马建堂说,2014年,我国GDP增长7.4%,但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这四个指标配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得出中国经济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结论。
新动力加快孕育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这是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产业结构看,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快于第二产业的7.3%,也快于第一产业的4.1%;我国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8.2%。“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加快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马建堂说。
而从发展的动力结构看,2014年,传统行业、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
数据显示,2014年,工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4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0.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2个百分点,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业态也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1.9%,P2P、电信消费、信息消费等也都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
“新产品、新行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加速成长,新的动力加快孕育,这正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所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方向。”马建堂说。
从投资结构看,201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15.7%,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马建堂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换挡,需求增速也会进行换挡,因此,投资增速回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不过,马建堂也指出,我国投资增速虽然放缓,但投资结构也出现明显优化。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8%,明显快于第二产业13.2%的增速。而在第三产业投资中,信息业务业投资、电商服务投资等领域的增长较快,进一步表明投资结构在优化,投资质量在提高。
我国城镇化率也在稳步提升。“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有将近7.5亿人生活在城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马建堂说,尽管这个深刻的变化不是一年形成的,而是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接近7.5亿人生活在城镇,也是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的重要体现,是了不起的成就。
老百姓得到实惠
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8%。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3.1%,烟酒及用品下降0.6%,衣着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9%,居住上涨2.0%。
2014年全年CPI上涨2.0%,顺利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目标任务。“与7.4%相配套的物价水平上涨2%,物价涨幅比较低,老百姓得到了实惠。”马建堂说。
“CPI调控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密不可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此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从市场供求角度看,农业连年丰收增产,粮食等物资储备充裕,工业品总体上供大于求,进出口调节能力较强,房价从2014年5月开始总体上进入下行通道,且未出现重大自然灾害,也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因素。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4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1%左右。而根据人社部的统计口径,201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任务。
有了稳定的就业,城乡居民也就有了增加收入的稳定渠道。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物价实际增长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我国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达到2864元,比上年增长9.8%。
“发展为了谁?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老百姓收入的提高。”马建堂介绍说,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747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0887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7631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0968元。
数据还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马建堂表示,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是人均水平仍然很低。按照有关标准,我国还有2亿左右的贫困人口。因此,我国仍然要一心一意谋求科学发展。
上一篇:新常态新难题新举措——从中央一号文件看农村改革新风向
下一篇:新常态有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