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规划 > 山东省棉花产业振兴规划

山东省棉花产业振兴规划

文章来源: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时间:2013-02-05 12:35:03

山东省棉花产业振兴规划
(2011—2015年)


  为进一步提高全省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增加棉花有效供给,促进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山东是棉花生产、加工大省,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二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15%以上。2009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1200万亩,亩产77公斤,总产92万吨;棉花收购加工企业569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5394家,纱锭3000余万枚,纺纱668.8万吨,织布129.3亿米,纺织用棉450多万吨,纱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纺织服装业总产值6000多亿元,增加值1587.9亿元,出口142.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7.9%。全省棉花生产和纺织服装从业人员1400多万人。棉花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从我省目前棉花产业发展特别是生产供应状况看,还存在着基础设施条件差,栽培管理技术落后;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生产管理用工多;病虫危害严重;收购加工环节品质一致性差;价格产量波动幅度较大等问题。随着纺织能力的扩大,省内棉花供求失衡,年缺口350万吨以上,稳定棉花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加快棉花产业振兴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推广为重点,以提高单产和品质为核心,全力推进区域化布局、轻简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构建棉种生产、棉花加工、质检、储备一体化保障体系,促进棉花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注重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加大品种培育和农技农艺等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坚持统筹兼顾,实行棉粮、棉经间作套种,提高综合效益;坚持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实现棉花生产、流通、加工的有机衔接。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棉花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亩产85公斤,总产100万吨以上。棉花生产总产值达到250亿元,棉农人均增收200元以上。棉花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品种占90%以上,品质一致性明显提高。
  三、发展重点
  (一)棉花良种繁育。依托现有农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棉花推广机构,加大棉花良种研发力度,力争到2015年,培育3-5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棉花新品种。在东营市、滨州市、德州市、聊城市、济宁市、菏泽市等棉花优势产区,健全完善30个省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50个棉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二)主产区建设。根据棉花耐旱、耐盐碱的特点,在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为主的鲁北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积极发展盐碱地规模植棉,争取发展到450万亩,占全省的40%左右;在光热资源丰富的济宁市、菏泽市等鲁西南地区,大力推行棉粮、棉经间作套种,两熟棉区稳定在400万亩,占全省的30%左右。在聊城市、德州市、济南市北部等地,完善推广棉花防早衰技术,改进耕作栽培,发展到300万亩以上,占全省的25%左右。力争三大棉花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全省的95%以上。
  (三)棉花耕作制度改进。在金乡县、鱼台县、成武县、巨野县、东明县、临清市、惠民县等县(市),通过农技农艺配套,推广杂交抗虫棉与大蒜、洋葱、马铃薯、西瓜间作套种,面积达到260万亩;在菏泽市、济宁市、聊城市、德州市推广麦棉间作套种,面积达到300万亩,实现粮经、粮棉双丰收。
  (四)轻简化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强棉花生产机械特别是收花机械的研发推广,降低劳动强度;研究利用促早栽培、简化栽培、防早衰栽培技术,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控害技术,提高棉花单产、品质和效益。
  四、政策措施
  (一)强化科技支撑。实行产学研结合,强化棉花新品种、棉花种子生产和加工技术研发,提高棉种生产与加工质量。加强棉花实用技术研发,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立体种植、防早衰、盐碱地丰产栽培、营养钵育苗移栽、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等棉花生产高效实用技术,缓解用工矛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植棉效益。积极推进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和高产开发,按照每十万亩创建一个万亩高产片的标准,建设100个高产片,推广应用优良转基因抗虫棉特别是杂交抗虫棉新品种,促进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转化。
  (二)创新棉花生产经营机制。积极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棉花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棉农与企业的利益连接机制,完善“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纺织企业在主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实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让棉农真正既参与生产又参与流通,从生产、加工、流通中受益。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生产资料供应、统一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品销售等方面搞好服务。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性资金对棉花良种繁育、杂交抗虫棉推广、标准化示范基地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启动实施黄河三角洲棉花基地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扶持,改善生产条件。创新棉花生产加工投融资体制机制,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向棉花生产开发经营,加大对棉花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融资能力。
  (四)加大政策扶持。继续实施棉花良种补贴,积极争取国家增加对我省棉花主产县(市、区)的转移支付。实施棉花机械补贴。制定棉花最低收储价格,适时建立省级储备制度。加大对棉种、棉花流通和棉纺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创新棉花保险机制,降低农民植棉风险,进一步调动农民植棉的积极性。推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严格质量监督管理,提高棉花品质一致性。鼓励棉花企业和植棉大户“走出去”,到中西部地区发展棉花产业,并搞好协调服务。
  (五)加强组织领导。棉花主产区各级政府要将振兴棉花产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支持棉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确保棉花产业振兴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大力实施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提高科技植棉水平。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及时搞好棉花生产、长势、市场跟踪调度。

上一篇:山东省种业振兴规划
下一篇:山东省油料产业振兴规划

单位信息

分支机构